热门关键词:
五大准双万城市盘点:合肥有望今年晋级,宁波、佛山等仍需增强人口吸引力合肥、宁波、佛山、南京、济南5座城市GDP超过万亿且常住人口超过940万人,可视为准双万城市!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柳宁馨,吴文汐杭州、武汉报道时隔2年,双万城市有望今年再度扩容,合肥是头号候选城市;双万城市指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1万亿元且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目前我国已有15个双万城市,这样的城市通常代表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吸引力?2021年,东莞成为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此后2年,双万城市再未扩容;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在15座双万城市之外,合肥、宁波、佛山、南京、济南5座城市GDP超过万亿且常住人口超过940万人,可视为准双万城市?其中,合肥2023年常住人口985.3万人且较上年增加21.9万人,按照这个人口增长速度,成为今年有望进阶双万城市的头号候选城市!从其他准双万城市看,宁波、佛山要想晋级主要在于人口的增长,目前宁波和佛山距离千万人口分别差30.3万人和38.46万人,但这两座城市近⇞两年的年平均人口增量均未超10万人,想要达到千万人口仍需时间!南京、济南差距更大,离达到千万人口均有50万人左右的缺口;对于这四⅝座候选城市来说,吸引人口还需产业端持续发力!此外,还有徐州、温州两个城市也值得关注!虽然这两座城市GDP尚未过万亿,但均鲜明提出冲刺“双万城市”目标;近⇞年来,徐州、温州在GDP、人口两项指标上相互赶超,民营经济、先进制造业成为关键因素;合肥或成为第16个双万城市目前,我国已有15座双万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天津、郑州、西安、青岛、长沙、东莞?成为双万城市,除了意味着城市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人口集聚能力,也对城市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5座准双万城市中,合肥是冲击“双万俱乐部”的头号城市!2023年,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73.78亿元,同比增长5.8%?常住人口为985.3万人,较上年增长21.9万人?2020年,合肥GDP总量首破万亿大关,与此同时,合肥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后,合肥经济延续向好态势,2021至2023年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一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城市,以✻往的合肥并不起眼且被长期低估?与国内很多城市类似,在上世纪末,合肥依↣靠家电发展制造业,在引入海尔、格力、美的、TCL等品牌后,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之一!发展思路的转变造就了“合肥模式”,也成就了合肥的崛起;一方面,中科大的搬迁落户带动了合肥科创实力的提升,随着各类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的兴建,合肥跃升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也为其布局新兴和未来产业赛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合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三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合肥与京东方合作押注显示技术、合肥携手蔚来进军新能源汽车、合肥联合长鑫存储建设中国最大的存储芯片生产基地,多次大手笔、精准地“以✻投带引”,使合肥在新兴赛道上抢占先机,为其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23年全年和2024年一季度,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6%、12%,维持较高增速?值得关注的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突破式发展!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74万辆、位居全国前5,汽车总产量4万辆;2024年一季度,合肥全市汽车产量29.3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新能源新车产量16.3万辆,同比增长28.8%,占全国7.9%!除新能源汽车外,合肥集成电路、空天信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兴和未来产业也逐步成势!目前,合肥距离双万城市只差人口这一道关卡!根据2023年数据,合肥距离千万人口大关仅剩不到15万人的距离?经济与人口的发展相辅相成,在经济提速、产业升级下,近⇞年来合肥对于人口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若将时间线拉长来看,2015年至今,合肥基本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均保持在两位数水平,其中2015-2020年期间,合肥人口增长超过百万人;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合肥地处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重叠地带,既能够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和资源外溢,同时也能共享中部崛起政策♤红利!近⇞年来,又通过“风投之城”的招牌打造出一批优势产业,产业的增长带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不仅带动了安徽本省人口的回流,还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在强省会战略下,合肥成为省内人口的流入目的地?2023年,安徽全省人口减少6万人,但合肥人口增长21.9万人,安徽不少地市人口流出,而½合肥人口逆势向上;若合肥能够延续这一增长趋⅝势,“十四⅝五”期间迈过千万人口大关不难,有望晋级成为全国第16个双万城市;宁波、佛山晋级仍需数年时间在准双万城市中,宁波和佛山这两座城市值得关注?这两座“万亿之城”的下一场竞逐,关键在于人口?2018年宁波GDP过万亿元,随后2019年佛山GDP过万亿元;这两座城市都是以✻制造业为主,民营经济发达,大量的产业工人曾经带来不俗的人口增量!佛山人口数量曾经常年高于宁波,尤其是在2018年、2019年,佛山常住人口分别比宁波多14.54万人、.74万人!2022年是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佛山市常住人口为955.23万人,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6.03万人;这是佛山常住人口自本世纪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受到疫情影响;同年,宁波常住人口为961.8万人,比上年增长7.4万人,也在10年间首次实现对佛山人口数量的反超;从10年间人口增长趋⅝势看,佛山人口增长趋⅝势更明显;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宁波市的常住人口为940.43万人,与2010年六普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79.86万人,增长率为23.65%;佛山市常住人口七普数据为949.89万人,与六普相比,十年间共增加了230.46万人,增长率为32.03%?目前,宁波和佛山距离千万人口分别差30.3万人和38.46万人,虽然宁波近⇞两年在人口增长方面占据领先优势,但二者差距不大,佛山仍有潜力扭✻转局面!自2021年后,宁波、佛山每年常住人口增量均在10万人以✻下,增速放缓趋⅝势明显,两座城市的千万人口竞逐可能将持续数年,这也意味着这两座城市要迈向双万城市仍需时间?如何增加人口吸引力?对这两座城市而½言,落户政策♤的调控空间还在,放开户籍门槛,吸引人才尤其是制造业人才尤为重要;目前,宁波、佛山继续放宽落户门槛,尤其宁波率先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大力度为落户“松绑”?2018年以✻来,宁波五次放宽落户条件,带来常住人口显著☏增长;2018年,宁波常住人口首次突破900万人大关,达到911.5万人,随后2019-2021年,宁波每年常住人口增量均超10万人,2023年宁波常住人口为969.7万人;尤其是在2023年,宁波当年11月24日↣起进一步放宽户口准入条件,在全省首先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佛山的落户条件则经历了收紧、放松的过程?2018年,佛山曾出台政策♤收紧了购房落户门槛,将购房类人群纳入积分制管理,增加按月缴纳一年社保的规定;2024年,佛山再度放宽购房落户,提出就业满三年租房也可落户,这有望为佛山人口增长带来助力?要吸引人口,宁波和佛山还需要在产业布局上多做努力!去年,两座城市的经济增速相差不大,但总量逐渐拉开差距?2023年,宁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52.8亿元,同比增长5.5%,同期,佛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14亿元,同比增长5%;从两座城市发展趋⅝势看,2023年,宁波在经济规模和开放型经济方面优势明显,佛山在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上超过了宁波,工业领域增长较为领先!宁波是单项冠军之城,制造业基础扎实,也在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找到了平衡之路;2024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把先进制造业和数实融合列为重点,加快培育“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绿色石化、新型功能材料创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工业母机及关键基础件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大力培育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重点细分产业;佛山传统产业增速放缓,将更多的重心放在找到新的产业增长点;2024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全力建设制造强市,尤其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型储能、医药健康、新型显示、工业机器人、新材料、安全应急等新兴产业结☺群聚集,积极布局绿色氢❂能、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的人口低生育水平大背景影响,宁波、佛山这两座外向型城市常住人口增长逐渐放缓,平均每年新增10万人口的可能性不高,这也意味着,宁波和佛山晋级双万城市仍需数年时间?不过,这两座制造业大市都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布局,人口竞逐背后的增量产业格局未定,如果把握好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同时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有望在新旧赛道下锻造全新优势,增加人口吸引力!准万亿城市温州、徐州积极冲刺另外两座准双万城市——南京和济南,距离千万人口大关仍有一定距离,但这两座城市均在落户政策♤、产业政策♤方面加大力度,积极吸引人口?2016年,南京成为“万亿之城”,2020年,济南GDP突破万亿元大关!目前,这两座城市离千万人口均有50万人左右的差距?2023年,南京常住人口为954.7万人,增加5.59万人,人口增量已连续3年保持江苏第一;同年,济南常住人口为943.7万人,增加2.23万人,人口总量居山东省第三,在山东人口整体负增长趋⅝势下,济南成为全省16个地市中仅有的两个正增长的城市之一,另一个是青岛?户籍政策♤不再是这两座城市吸引人口的限制!2020年,济南已全面放开落户!今年5月中旬,南京发布《关于合法稳定住所落户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有合法稳定住所且实际居住的非南京户籍人员可直接落户?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对南京和济南而½言,落户门槛已经大幅降低,作为省会城市资源优势突出,辐射能力更强,两座城市未来冲刺“千万人口”大关更需要靠产业提升带动就业机会增加,在加大引才力度、发展人才经济的同时,需要充分发挥↣高校集聚的优势,注重留才,打造优质的人才和就业环境,留住高校毕业生!具体来看,由于南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其对周边安徽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非常强,但也面临着合肥对安徽本省人口虹吸力增强的压力,需要加快打造都市圈,提升与周边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一体化水平,增强辐射能力?而½济南则面临比较激烈的省内竞争,除了青岛这个有力的对手之外,随着烟台经济跨过万亿大关,又出现较强的竞争者,在山东省内,济南面临的产业、人口竞争会更加激烈;在5座准双万城市之外,徐州、温州两座GDP不足万亿、人口也未至千万的城市正在雄心勃勃地冲刺双万城市!2023年,徐州的GDP为8900.44亿元,常住人口902万人?2023年,温州GDP为8730.6亿元,常住人口达到976.1万人;温州、徐州尚未达到GDP过万亿,甚至GDP还未达9000亿元,尤其是徐州人口仅900万出头,要晋级双万城市仍有差距!不过,这两座城市目标明确,未来若加大产业升级和人才引进力度,会带来经济和人口的双增长;温州的特点是具有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徐州的优势则是工业和制造业,作为老工业基地,徐州传统产业占比高,但近⇞年来也在向先进制造业方向进阶?温州、徐州这两座城市冲刺双万城市目标明确;温州“十四⅝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末力争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亿级地方财政收入、千万级常住人口、百万级新增人才?2024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是冲刺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双万城市的重要一年,将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催生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实施“强城行动”,推动城市能级加快跃升?温州在人口增长方面趋⅝势向好,2023年温州的常住人口年度增量7年来首次超过宁波;此前,外来人口迁移➔是温州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温州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冲击,大量外来人口迁出温州;目前看,温州人口吸引力随着户籍政策♤放宽和积极引才驱动,有了明显好转;2023年温州常住人口比上年增长8.2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温州人口比较快的增速?但要实现2025年温州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目标,目前还有近⇞24万人的差距,想要两年内补上这一差距,仍然压力巨大;徐州很早就提出GDP过万亿的目标?2021年,徐州曾提出,2025年GDP力争突破万亿,2023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锚定“十四⅝五”跻身万亿级城市行列不动摇;今年徐州市新春第一会提出,徐州要打造全国有地位、全球有影响的制造业强市,除了工程机械产业外,还要聚焦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体系?今年1月,徐州出台了《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致力于培育构建5个成长型未来产业,以✻及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前沿新材料等前沿性未来产业?不过,对徐州而½言,冲刺双万城市最大的挑战是人口,且人口增长趋⅝势不容乐观!徐州近⇞年来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直到2023年常住人口才止跌回升,增长至902万人,比2022年增加0.15万人;城市向“双万城市”的目标迈进,有哪些关键影响因素!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一座城市提升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实力,产业布局和人口政策♤是重要驱动力!一座城市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为城市带来新的增长点,进而½增加就业、吸引人口,而½城市的人口政策♤,例如户籍制度、人才引进政策♤等则对人口规模的增长带来直接影响?准双万城市都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发展水平,要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放开户籍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打造有竞争力、有独特自身优势的产业链,强化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通过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人口良性循环、良性增长的新发展格局!同时,也要加大城市品牌传播和营商环境优化,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功能,增强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五大国有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机构年内大幅加仓银行股昨日↣,A股银行板块持续上涨,建行、农行等五大国有大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在42只银行股中,有33只上涨;数据显示,截至昨日↣,申万银行板块今年以✻来累计涨幅高达18.88%,在31个行业中位居第一!今年以✻来,作为能够提供稳健分红的高股息品种,银行板块相对较高的股息率和避险属性继续受到市场资金追捧?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机构继续加仓银行股,公募基金重仓银行股的市值也环比大增逾29%!国有行股价再创新高7月以✻来,多只国有大行股屡创新高?昨日↣,建设银行上涨2.99%,盘中创下7.61元/股的历史新高,涨幅位居42只银行股之首?此外,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股价亦创上市以✻来新高!2024年以✻来,银行股延续此前上涨走势,在各板块中表现突出?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累计涨幅达18.88%,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在资金流向方面,昨日↣银行板块的主力资金净流入额在31个行业中位居第二!从个股累计涨幅看,截至昨日↣,南京银行以✻年内上涨45.54%的成绩拔得头筹,成都银行累计上涨40.67%位居第二;此外,年内累计涨幅超过30%的上市银行包括交通银行、常熟银行等11只;年内累计涨幅超20%的个股有20只,国有六大行均在其列!按最新综合总市值计算,国有六大行合计总市值已达7.19万亿元,其中工行市值最高,达2.02万亿元!机构大幅加仓银行股“国家队增持、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扩容、险资OCI(其他综合收益)账户配✻置、部分北向资金回流,助推银行板块上涨!”中信建投证券马鲲鹏团队的研报称,上半年高股息策♤略强势演绎,在资金面催化下,银行板块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明显;银行股近⇞年来是高股息的防御性投资策♤略的重要标的!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动态股息率超5%的上市银行有20家,其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4只银行股股息率超过6%!此外,郑州银行以✻外的41只银行股2023年度计划分红总额超6000亿元,同比增长逾4%!从资金面看,“国家队”是增持银行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诸如,去年10月,中央汇金公司宣布6个月内在二级市场增持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今年4月,四⅝大行纷纷发布增持进展,截至4月10日↣,中央汇金分别累计增持2.87亿股、4.01亿股、3.3亿股、7145万股,按照日↣均收盘价测算,汇金公司累计增持金额约49亿元!公募基金也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加仓银行股;证券时报记者梳理,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银行标的市值约为1111亿元,较去年末增长约29.3%,超出申万银行指数同期涨幅18.73个百分点,显示有较大力度的增持!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央汇金直接增持四⅝大行以✻外,“国家队”资金也持续增持ETF,作为指数主要权重的银行板块也有增量资金进入!据马鲲鹏团队分析,ETF扩容方面,股票型ETF资产净值规模由年初的1.45万亿元增长至年中的1.82万亿元?同时6月多家沪深指数样本股进行了调整,包括交行、邮储、浙商银行、南京银行等调入上证相关指数!他认为,在ETF规模大幅增长、多家银行调入重要跟踪指数的共同推动下,资金的被动流入也是板块估值修复的重要原因!息差仍有下行压力尽管年内银行股已实现较大幅度的涨幅,但从基本面来看,由净息差持续收窄带来的业绩增速放缓也是行业普遍现象,银行业仍面临着“息差保卫战”压力?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5月末发布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末,中国银行业平均息差为1.54%,相较于2023年底的1.69%进一步缩窄15个基点!稳息差的预期下,商业银行继续通过压降高成本存款等措施来控制负债成本,2023年国有大行曾进行三轮存款利率下调,部分中小银行也在年内陆续跟进补降!与此同时,为缓解息差压力,监管部门也主动出手,引导银行取消存款“手工补息”、下降智能通知存款、调整协定存款利率等,加快压降银行负债端利率!近⇞期,一些上市银行高管在股东大会上谈及息差压力!建设银行行长张毅透☏露,建行净息差持续优于可比同业,但从全年来看仍有一定下行压力,预计降幅较上年将有所收窄?招行行长王良预计,总体来看,今年银行的净息差可能会进一步下行,全年水平可能会处于相对底部,再下降的空间不大?国信证券王剑团队近⇞期发布的研报认为,2020年以✻来银行业绩增速下行主要由净息差拖累;不过,该团队认为2024年或是此轮业绩下行周期尾声,当前银行板块的估值仍处在低位;(文章来源:证券时报)!五大新城组团崛起,“数智新城”成果显著☏上合示范区即将亮相第22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第22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将于6月27日↣启幕;本届中国城博会将紧密围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集中展示各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搭建科技赋能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式展示交流平台!作为本届城博会的主宾城市,上合示范区将基于自身“五大新城”全新战略架构,向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展示以✻全域智慧、宜居幸福、韧性绿色点亮城市未来、成就百姓福祉的丰硕“上合成果”!千年丝路崛起“五大新城”2023年10月,按照“要积极发挥↣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机制平台作用☨,全力破解务实合作堵点难点问题,促进本组织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指示要求,上合示范区发布了上合国际城、空港新城、枢纽港新城、卡奥斯新城、板桥新城“五大新城”全新战略架构!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全面放大示范区平台示范效应、发挥↣公共产品属性,“五大新城”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丰富完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内涵↣和服↣务承载能力,努力为国际双多边框架下经贸合作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场景、模式和范例?一展,将尽展“五大新城”数智经纬本次城博会,上合示范区将通过“一展一会”的方式,倾力展示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规划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新理念、新科技、新模式;“一展”是指一个展区!首先,围绕全域智慧,这一次上合示范区将带来一座智慧科技满满的上合示范区数字化“孪生体”?展区将重点展示上合示范区打造的首个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城市基础信息(CIM)平台,以✻及在其基础上构建的超大规模、服↣务于城市招商、建设、治理的城市级数字孪生平台,展现以✻“数智新城”建设和创新城市治理的方式方法?其次,围绕幸福宜居,展区将全面展示落地“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引领性规划、国际化建设和生态化治理,重点包括两个国家级样板,即以✻“绿色智慧社区平台”为代表的老旧小区改造“国家级”示范项目和以✻市南小区为代表的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项目!胶州市“大物管”智慧管理平台也将在展会上首次亮相,破题城市治理如何像“绣花针”一样精细;而½住建部大力倡导的宜居宜业美丽村镇的代表——生态示范城区洋河镇和城市封面板桥新城也将在会上生动展示!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建“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过程中所必需的优秀企业,也会在此次展会中悉数亮相:“好房子”要有好门窗,因此这一次,中国建筑装饰金属门窗行业百强企业第1名的德才高科将携高端家装门窗品牌“星光门窗”在展会中重磅亮相?而½“好小区”的建设不可缺少好工具,为此中建八局四⅝公司胶州分公司将携山东省首个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天蝉”亮相!另外现代化钢筋技术专家森林金属、建祥集团等众多优秀企业也将在此次展会中展示其在四⅝好维度下不同维度的探索和实践!最后,围绕韧性安全,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上合示范区还将展示在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基础上所塑造的低碳零碳城市建设项目和管理做法;具体包括基于北斗规模化应用☨的数字城乡综合治理平台,胶东机场T1航站楼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项目、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科创园等?通过以✻上展示,上合示范区将全面展现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规划建设的全新经纬,全面呈现上合示范区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宜居生活环境,全面体现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城市发展格局;一会,洞见“数字住建”广阔未来如果“一展”展示的是上合示范区以✻顶层设计链接智慧科技的既有成果,那么“一会”带来的将是一场关于“数字住建”未来的智慧交锋与探索!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是打造“四⅝个中心”的战略承载地?城博会期间,上合示范区将举办“数字住建赋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邀☨请联合国人居署张振山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等国内外城市建设领域一线专家学者,以✻及广邀☨包括中国建筑科学院、海尔集团海纳云、青岛市勘察测绘院等百家优秀企业,将共同探讨国际语境下“数字住建”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新模式,探索以✻“数字住建”带动“数字贸易”、构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新产业模式?同时,将在大会上宣布成立“上合-数字孪生产业国际联盟”,进行“上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国际培训基地”的揭牌仪式,赋能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城市建设!共享盛会,共创未来!第22届中国国际城市博览会是行业盛会,更是城市盛会?期待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建设行业的企业机构、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6月27-29日↣莅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E1馆06展位参观、指导;6月27日↣下午莅临北京首都机场希尔顿酒店,参与大会进行交流、探讨?更期待大家关注上合、走进上合、拥抱上合!与大家携手并肩、双向奔赴,共建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供应链、产业链,共享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共绘城市发展的新画卷!五大新城组团崛起,“数智新城”成果显著☏上合示范区即将亮相第22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第22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将于6月27日↣启幕!本届中国城博会将紧密围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集中展示各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搭建科技赋能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式展示交流平台!作为本届城博会的主宾城市,上合示范区将基于自身“五大新城”全新战略架构,向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展示以✻全域智慧、宜居幸福、韧性绿色点亮城市未来、成就百姓福祉的丰硕“上合成果”?千年丝路崛起“五大新城”2023年10月,按照“要积极发挥↣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机制平台作用☨,全力破解务实合作堵点难点问题,促进本组织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指示要求,上合示范区发布了上合国际城、空港新城、枢纽港新城、卡奥斯新城、板桥新城“五大新城”全新战略架构;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全面放大示范区平台示范效应、发挥↣公共产品属性,“五大新城”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丰富完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内涵↣和服↣务承载能力,努力为国际双多边框架下经贸合作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场景、模式和范例?一展,将尽展“五大新城”数智经纬本次城博会,上合示范区将通过“一展一会”的方式,倾力展示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规划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新理念、新科技、新模式!“一展”是指一个展区?首先,围绕全域智慧,这一次上合示范区将带来一座智慧科技满满的上合示范区数字化“孪生体”?展区将重点展示上合示范区打造的首个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城市基础信息(CIM)平台,以✻及在其基础上构建的超大规模、服↣务于城市招商、建设、治理的城市级数字孪生平台,展现以✻“数智新城”建设和创新城市治理的方式方法!其次,围绕幸福宜居,展区将全面展示落地“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引领性规划、国际化建设和生态化治理,重点包括两个国家级样板,即以✻“绿色智慧社区平台”为代表的老旧小区改造“国家级”示范项目和以✻市南小区为代表的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项目?胶州市“大物管”智慧管理平台也将在展会上首次亮相,破题城市治理如何像“绣花针”一样精细!而½住建部大力倡导的宜居宜业美丽村镇的代表——生态示范城区洋河镇和城市封面板桥新城也将在会上生动展示!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建“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过程中所必需的优秀企业,也会在此次展会中悉数亮相:“好房子”要有好门窗,因此这一次,中国建筑装饰金属门窗行业百强企业第1名的德才高科将携高端家装门窗品牌“星光门窗”在展会中重磅亮相;而½“好小区”的建设不可缺少好工具,为此中建八局四⅝公司胶州分公司将携山东省首个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天蝉”亮相?另外现代化钢筋技术专家森林金属、建祥集团等众多优秀企业也将在此次展会中展示其在四⅝好维度下不同维度的探索和实践;最后,围绕韧性安全,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上合示范区还将展示在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基础上所塑造的低碳零碳城市建设项目和管理做法!具体包括基于北斗规模化应用☨的数字城乡综合治理平台,胶东机场T1航站楼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项目、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科创园等!通过以✻上展示,上合示范区将全面展现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规划建设的全新经纬,全面呈现上合示范区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宜居生活环境,全面体现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城市发展格局!一会,洞见“数字住建”广阔未来如果“一展”展示的是上合示范区以✻顶层设计链接智慧科技的既有成果,那么“一会”带来的将是一场关于“数字住建”未来的智慧交锋与探索?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是打造“四⅝个中心”的战略承载地!城博会期间,上合示范区将举办“数字住建赋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邀☨请联合国人居署张振山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等国内外城市建设领域一线专家学者,以✻及广邀☨包括中国建筑科学院、海尔集团海纳云、青岛市勘察测绘院等百家优秀企业,将共同探讨国际语境下“数字住建”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新模式,探索以✻“数字住建”带动“数字贸易”、构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新产业模式;同时,将在大会上宣布成立“上合-数字孪生产业国际联盟”,进行“上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国际培训基地”的揭牌仪式,赋能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城市建设?共享盛会,共创未来;第22届中国国际城市博览会是行业盛会,更是城市盛会?期待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建设行业的企业机构、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6月27-29日↣莅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E1馆06展位参观、指导!6月27日↣下午莅临北京首都机场希尔顿酒店,参与大会进行交流、探讨!更期待大家关注上合、走进上合、拥抱上合;与大家携手并肩、双向奔赴,共建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供应链、产业链,共享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共绘城市发展的新画卷?五大行动20条具体举措,助推青岛现代物流产业提质增效近⇞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现代物流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围绕物流承载能力提升、现代物流降本增效、市场主体培育壮大、重大项目招大引强、“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等五大行动,提出了20项具体工作举措,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物流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行动指南?根据行动方案,到2026年,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15家,新增规模以✻上市场主体120家,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9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有效降低,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实施物流承载能力提升行动1、增强枢纽集聚辐射能力;发挥↣“海陆空铁”四⅝港联动优势,加快生产服↣务型(港口型)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空港型物流枢纽建设!2.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完善国际海运网络,进一步拓展海上航线覆盖范围!畅通国际陆路通道,提升中欧班列运行质效,优化内陆港布局!拓展国际空中走廊,提升胶东国际机场功能定位,完善布局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3、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环+放射”胶东经济圈快速交通网?以✻完善海港、空港集疏运体系为重点,提升枢纽集聚辐射效率和水平!实施现代物流降本增效行动4、推动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服↣务软联通,深化铁路、公路货运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加强港口资源整合?5、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支持上合示范区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专项试点工作,深化“前港后站”的一体化海铁联运模式,建立高效的港站集疏运体系?6、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推动“关港信息”共享,推广“关港信息”双向交互作业模式;推进进出口“提前申报”,鼓励企业提前办理单证审核和货物运输作业;7、构建绿色配✻送体系;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配✻送车辆,夯实“干支衔接”三级城市配✻送网络建设基础,积极培育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主体!8、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应用☨,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降低物流费用☨成本;大力推广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提升ETC安装率和使用☨率?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征高速通行费!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壮大行动10、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发挥↣现代物流产业链链主企业优势,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物流龙头企业?支持网络货运企业做大做强,培育网络货运龙头企业?11、提高供应链发展水平;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物流全链条服↣务商转型,推动供应链基地建设,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拓展国际国内市场;12、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组织现代物流头部企业与“小升规”“专精特新”等配✻套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实施重大项目招大引强行动、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加大邮政快递头部企业招商引资,招引落地快递产业园项目;加大“走出去”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持续充实项目储备?14、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配✻套设施,持续靠上服↣务,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做到“谋划储备一批、洽谈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15、强化要素保障!对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库的国家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冷链仓储设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给予重点保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省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行动16、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提高精细化、高品质物流服↣务供给能力,培育形成一批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17、健全冷链物流体系?制定《青岛市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升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制造规模,提高全市冷链物流综合流通效率;18、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发挥↣我市城乡客货运场站资源和运力优势,实现县乡村三级节点设施全覆盖,探索发展“客运公交+物流”模式;19、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供应链金融业务,合理核定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链条企业的授信额度;依↣托“青融通”,畅通“金企”对接信息渠道;20、聚焦特色物流发展?开展低空物流、快递无人车配✻送等试点探索,构建无人机物流配✻送体系!发展TIR、国际航空快递、班轮快线以✻及海陆空一体化转运模式,提高跨境物流服↣务时效!